找到相关内容613篇,用时7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远及其佛学

    神识或灵魂,它的特性表现为,“圆应,妙尽无名,感物而动,假数而行。感物而非物,故物化而不灭;假数而非数,故数尽而不穷”(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,《弘明集》卷五)。这种、无名无穷的精神本体与具有生...作为本体之法性的本质特征是不变性,认识论上讲的体悟,就是以这种不变之性为对象。他又以“”来规范这个法性,“无性之性,谓之法性。法性无性,因缘以之”(《大智论钞序》,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十)。这是以“本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449554.html
  • 慧远法师碑(谢灵运撰)今译

    慧远依靠自古未有的精神,表现出光今宏大的智慧。他有深邃的入道情怀,有深刻入微的学识。“般若经”的要领,“道行经”静心息念的观法,这些微妙之理与高深的觉悟,他已达到透彻的地步;佛教空宗的思想与...风云变幻,都始终未改初衷。虽然生活在尘世之域,却神游于之境。所谓言自可发、行自可乐,枕石漱流,始终如一。在恬静与智慧之中,生活了三十多年。在八十三岁的时候,寿终于庐山。留下遗言,将遗体放置松林...

    哲兵 译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549558.html
  • 西域佛教史简介

    ,即把世间一切现象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类。有为法是因缘和合的产物,有生(产生)、住(持续)、异(变化)、(毁灭)的“四象”。有为法计四种:表现物质现象的,称为色法;表现生理或精神现象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,称心法;各种心理作用称心所法;心、色之外具有生的各种现象,称心不相应法。无为法指非因缘和合、的各种现象。据此五法细分为75种,统称“五位七十五法”。还主张:“三世恒有”、“法体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651362.html
  • 能断金刚般若经会开讲弁词

    经为彼宣说。《解深密经》亦云:世尊在昔第二时中,唯为发趣修大乘者,依一切法皆自性、、本来寂静、自性涅槃,以隐密相转正法轮。乃至广说。依此应知第二时教,既言唯为发趣修大乘者;此中发趣,有二种人...者说;兼为定性菩萨直趣大乘者说。唯识疏云:诸异生类无明所盲,起惑造业,迷执有我,于生死海,沦没依。故大悲尊初成佛已,仙人鹿苑转四谛轮,说阿笈摩,除我有执,令小根等渐登圣位。彼闻四谛,虽断我愚,而于...

    韩清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4752578.html
  • 必须走的“中道”

    是中观,观空与有平等二。不著相也不著非相。   修行人常作意“我在做功德,我要渡众生”。此即是著相。因为能渡者、所渡者,渡与被渡,于实相中平等,一体二。在实相中众生也即的空性。观察一切诸法皆非实有,众生毕竟不生灭,不过是在凡夫现量中一切才有了生灭存在。所以平常说发心渡众生实是指俗谛中而言,而我们学佛人应该发远离一切相状,有任何六境(六根对六尘时)执著的菩提心,因为胜义谛的菩提心才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5054461.html
  • 楞严经简介

     第二卷因波斯匿王之问,显示真性圆明本来常住之理。并说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妄见,随业轮转︰(1)众生别业妄见,(2)众生同分妄见。应当抉择真妄,而明五阴身心不有,世界本空,破我法二执,...经阐明“根尘同源、缚脱二”之理,并解说三摩提之法与菩萨之阶次。其内容初述阿难至外地托钵行乞,遭受摩登伽女之诱惑,几将破戒。佛陀知阿难被淫术所困,遂派遣文殊师利以神咒护持之。待阿难返回住所后,摩登伽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5157021.html
  • 觉性中的宇宙

    有如来德相。禅定、修行、慈悲、皆无法见如来。可遇不可求,以色声求我,不见如来,本来具足,本来圆满,本来存在,与报身无关,也和宇宙的生灭无关。所以去,死尽。 ...-------------------第一空  微尘(愿力)是力与能组成的,同时存在不可分开,属于非物质现象----是一切物质、光、热、形、相、想、信力、念力、识心、电子、质子的起源。故阴阳、两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0359503.html
  • 佛与道的感触

    是绝对的真理,都是“,不增不减”的。  佛与道是什么?是一张纸,是一片瓦,是一堆粪,是木头,是一块铁,其实都是,也都不是,根本是无法模仿,也无法抄袭的,去崇拜也找不到它的实质,所以崇拜就是“...的演化,佛与道不是两样,也不是重叠而,而竟然是一个原点,老天爷!竟然是一个原点。  我变成对佛没有概念,对道也没有概念,所有修行的技巧,并不属于佛,也并不属于道,那些佛法入道法,全是靠有天才的人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3860929.html
  • 文殊菩萨与《文殊般若经》的思想及其影响

    去。无知者,见者,作者。……不知云何当学般若波罗蜜?尔时佛告文殊师利:若能如是知诸法相,是名当学般若波罗蜜。   即能了知诸法性相,无为无相,...说。何以故?言说菩提二俱空故。   即名字相空就是菩提,菩提无言说。   经中又说菩提,性相空寂:   菩提之相,实有法而可知故。闻,念。听。如是菩提,...

    蔡宏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1661906.html
  • 佛教学说的思想体系

    ,乃至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一切法,均是从缘生的。既从缘生,缘异果异,性不决定,即定性。已即,性不常住,即无常性。定性、无常性的东西如象什么呢?恰好如同幻事,如同影像。幻事,影像显现是有,但实体...也是经常说的。如说色是我耶?受想行识我耶?皆非是我。又说色如聚沫,受如浮泡,想如阳焰,行如芭蕉,识如幻化。如是如幻无我的诸法,即是法空无我的真理,安足处所。空无自性,既得成立,即,本来寂静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0062035.html